許多教育專家都說,幼兒在學前階段的學習,不應只侷限於學習內容的獲知,其實,學習興趣的培養才是未來學習時的原動力。因此,學習興趣的培養及提昇一直很受到父母親的重視。但是,我們卻發現孩子似乎是對什麼都有興趣、也都沒啥興趣,學習上所表現出的持續力真是令人失望。孩子在學習上所呈現出「廣而不深」的現象,究竟是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呢?
學習興趣確實是需要培養出來的;但,學習事項必須能夠符合孩子本身的興趣,否則孩子不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緻。因此,發掘孩子的興趣,並針對興趣所在,設計、提供相關的學習課程,孩子才會樂在學習。
學習興趣是需要時間來培養的。現代幼兒的生活填塞了各式各樣的學習,而父母焦躁的心態又常常催促著孩子;因此,孩子在沒有留白的時間、過分的干擾中斷等因素影響下,反而沒有辦法去培養學習興趣。
幼兒要發展出學習興趣是需要足夠資源來配合的:參考資源,如:參考書、圖書館、相關用具。父母的輔導,如:父母支持的態度,以及適度的引導與解惑。
美國心理學家高曼出版了「EQ」這本書,書中提出︰我們對情緒的認知及處理情緒的能力,比IQ(智力)更能決定個人的成功與幸福。一時間,EQ話題蔚為風潮,由於童年及青春期是奠定情感發展的關鍵期,所以兒童期的情緒輔導問題就成為大家所關心的話題,究竟父母該如何培養出高EQ的孩子呢?
父母的EQ就是孩子的指標,因此,父母本身在情緒上的管理,就成為孩子的重要示範,所以要提昇情緒智商,必須從父母做起。
父母可運用下列的輔導步驟,幫助孩子建立同理心,並提高他們的情緒智力︰
主動去察覺出孩子的情緒。以安撫而非批評的方式來反應孩子的情緒,並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情緒。
幫助孩子用口語去描述出他們的感情及情緒,可幫助孩子自不安事件中較快地恢復過來。
可設定一些規範來處理孩子的負面的情緒,逐漸讓孩子學習調整自己的情緒。
童年的生活經驗對孩子人格的養成有極大的影響,可透過鼓勵孩子自由探索,增進解決問題的能力,多參與美育活動等方式,對於孩子心智成長及情感都有相當大的助益。
父母最大的悲哀,就是迷信「代勞」的力量,以為甚麼事都替孩子動手做,就可以放心了。 一旦孩子長大以後,發現周遭的人都有做事的能力,他卻沒有,這時候內心的惶恐與不安,豈是,父母所能彌補的?